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诗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可否举出一些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 谈谈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看法 并举例说明

来源:编辑vide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代表人物有:北宋欧阳修,其作品《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高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再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也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其实古代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如柳永,其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鹤冲天(黄金榜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种境界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其作品《采菊东篱下》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典型的“无我之境”。再如元好问的《颍亭留别》中的“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也是此类型的代表。王维也善写“无我之境”,如《鸟鸣涧》。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我之境:
维自己的解释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举例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欧阳修的《蝶恋花》全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首惜春词,我们来看后面举例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最简单的字面去理解;“黄昏下,关着门的庭院里。我没有计谋留住这个“春”,我带着泪眼问花;你为什么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可是花没有做回答,只是随着无情的风飘走了。”这就是有我之境,因为其中“泪眼问花”是谁在问?不就是欧阳修自己吗?“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然而作者自己的青春不就像他问的那朵花一样,也是悄无声息的走了吗?

文章注重‘物象’,但‘物象’往往是包括了意和象两面,不紧紧是通常意义上的景物。注重的是一定的物象构成暗示的作用。《二南密旨》:“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作用一词原为佛学教理,也可以简称为用而与体相对。《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性相名殊,体用无别。”《大方广佛华严经》:“体外无用,用既是体。用外无体,体既是用。”诗词文章要明作用,否则就是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明作用就是词精意炳,婉而成章。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个有我之境就是得作用之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景物、物象,烘托出自我的感情,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到达化身为物的境界。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不知道悠然的是我呢?还是南山呢?正如“庄周晓梦扑蝴蝶”不知道蝴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蝴蝶。达到最高的作用之功。“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不知道我的心情是如水般澹澹忐忑不安?还是如白鸟悠悠下的自由舒畅?不知道寒波是我,还是白鸟是我,的矛盾心理。

不管是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用物象烘托渲染出自我的感情,让其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又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由于王氏的解释过于简略,后人的理解也颇多歧义。首先是关于这两种境界的划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或怀疑。赞成者对于何为“有我之境”,何为“无我之境”,也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可谓“情景说”。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无我之境”以景为主,大体是景语,前者感情强烈,后者感情冲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后者感情内蕴,因此,前者是“显我”,后者是“隐我”。① 第二种可谓“心物说”。即从心与物的不同关系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境界实是心与物结合的两种不同形态,前者是物的“人化”,后者是人的“物化”。“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物的如实描写中。② 第三种可谓“移情说”。即认为两种境界的共同点是移情作用的表现,但前者主体色彩浓厚,后者主体色彩相对淡薄;前者对象受到改造痕迹明显,后者则外射于对象的主体内容与自身意蕴和谐融合。③ 第四种可谓“利害关系说”。即从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利害关系的角度解释。这种观点一般都根据王国维所受叔本华“意志论”的影响来理解的,认为“有我之境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

13847059306:《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景」和「无我之景」怎麼分 要用一些诗句为例子...
生寒郎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就是说,“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的破败...

13847059306: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怎样解释?
生寒郎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

13847059306:如何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生寒郎答:在文艺作品中带入作者的感情,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说简单点,你在描写景物或者事情的时候,必然带有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作品传达了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就是“有我”。什么是诗词的“有我”?诗词的“有我”、“无我”之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经做过阐叙:有我之境,...

1384705930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意思是什么?
生寒郎答:出处:《人间词话七则》清代:王国维 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13847059306: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无高下之分?
生寒郎答: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

13847059306:...为什么忽略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解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
生寒郎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

13847059306: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请举...
生寒郎答: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13847059306:诗词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的区别, 请文人骚客们写点具体诗词...
生寒郎答:“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提出的。他的《人间词话》标举境界,以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同时又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13847059306:王国维提出的诗词境界说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生寒郎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曰:“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蓍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主要观点为无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结果给人的美感是优美,而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 ,结果给人的美感是宏壮。所...

1384705930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是什么意思?_百度...
生寒郎答:在王国维的美学经典《人间词话》中,他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让我们一同探索这深邃的艺术世界。首先,"有我之境",如同诗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舞台,是移情作用的生动展现。在这样的创作中,艺术家深入体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