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怎么称呼

来源:编辑vide
问题一:中医叫什么?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本书颠覆了对疾病和养生的众多流行观念,对于多种常见慢性病,张悟本先生以饮食调理方案为核心,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医道,乃养生之道,生活之道。现在我们来聊聊一种常见病:高血压。这是由肝引起的第一大病,中医讲“气血不均衡”是百病根源。中医里气是统血的,如果气不足,血液循环是不是就不好?血液循环不好,血管是不是阻力增大?血管阻力增大,就容易形成痉挛。血管一痉挛,血压就容易升高。所以中医认为这是高血压的“症状”,但是中医管这病不叫高血压。叫“肝火旺”。从解剖学上来讲,咱们看一下高血压是怎么得的。血管中间有血液在循环流动,血液跟血管壁不断摩擦,于是有垃圾沉积。随着垃圾的积累,血管是越来越窄。 大家知道,血管腔的宽窄不一样,血液的流速不一样,血管腔窄了,血液流速是不是需要加快才能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流量?血液流速加快,对血管的冲击力是不是就会增大?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血管阻力相应增大,是不是就容易痉挛了?就跟水管子一样,如果流水压力不太平稳,一旦水流过速,水管子是不是波动?血液也是一样,血液流速过快,血管就会波动,血压相应升高,这就成了“ 高血压”,中医叫“气滞血瘀”,因为血液和血管里面有脏东西了。这里有一个严重误区,都认为是高血压并发症引起来的,实际上不是。我告诉您,这就是他长期吃降压药引起来的副作用。为什么?世界上的事儿,任何一件事,是不是都有到头的一天?降压药是不是扩张血管的?我问您,高血压病人的血管能长期地无限地扩张下去吗?不可能吧!举一个例子,咱们的皮筋是不是有弹性?咱们老在这儿抻它,是不是两三个小时以后就抻不动了?这个皮筋要不然就断了,要不然就没有弹性了。反过头咱们讲,咱们老吃降压药扩张血管,是不是咱们的血管慢慢就没弹性了?就没地方扩张了?这时候,血压是不是又开始升高了?怎么办?咱们是不是得加药了,慢慢又不成了,又没地方扩张了,是不是又加药?我问你们血压高的人,你们是不是这么把药吃下来的?您老这么扩,早晚有一天没地儿扩,您血压高上去了,您怎么办?还得加!今天没加好,加多了,血管是不是容易崩了,脑溢血!如果今天没加好,加少了,血管弹性没恢复过来,血是不是堵在这儿了,脑梗!心脏也一样。肾衰竭又是怎么得的呢?都说是血压高,血压高是症,是现象,它的病根到底在哪儿?为什么高血压了?恐怕没人告诉您。西医怎么诊断高血压的?叫“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肾上有一个腺体,叫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是调整血管紧张程度的。比如说这人突然晕倒了,血压没了,您瞧西医抢救,打一针肾上腺素,这个血压慢慢就恢复上来了。如果肾上腺素分泌得多,血管就容易紧张、痉挛,就叫血压高。它要分泌得少,就叫血压低。这个病在哪儿呢?在肾上,所以叫“肾源性高血压”,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这样的。明天请看:体内的垃圾太多了

问题二:对医生的尊称有哪些? 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亥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问题三:郁欲症中医怎么称呼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自我调养对尽早康复也至关重要.做最感兴趣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生活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广交良友也有帮助,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避免服用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等.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问题四:高血压病在中医怎么称呼 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肝火上炎型:头晕胀痛,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阴虚阳亢型:头晕头涨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痰浊内蕴型:头痛昏蒙,或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或兼心下逆满,心悸怔忡;或兼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兼头痛耳鸣,面红易怒,胁痛,脉弦滑。 瘀血内阻型: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或痛,心悸怔忡,两胁刺痛,四肢疼痛或麻木,夜间尤甚,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结。 冲任失调型:头面烘热汗出,头晕头痛,烦躁不宁,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两足发凉,或有水肿,月经紊乱,经量涩少,或已绝经,舌质淡红,脉弦细或细数。 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阴两虚型: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水肿,舌质淡胖及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阴阳两虚型:头晕眼花,精神委靡,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间有烘热,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形寒怯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夜尿频数,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肝风内动型:实风:眩晕欲仆,头痛如裂,脑响耳鸣,颈项强硬,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甚则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虚风:头痛眩晕,头摇肢颤,唇舌、肢体麻木,筋惕 ,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问题五:在古代中年轻医生怎么称呼 古代怎么称呼“中医”
1、岐黄
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2、青囊
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它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着作《青囊书》而得名。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着成《青囊书》,赠给狱吏。
3、杏林
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
4、悬壶
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

问题六:老中医怎样叫徒弟 除了学理论外,直接带着徒弟出诊,徒弟互着师傅对病人把脉,再跟着师傅抄方子(前期是纯抄,后期是自己也开方子,再和师傅的比对),有个十几年就能出徒了

问题七:中医景是什么?什么叫中医景? 您找的是应该是 中医景育善贴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

15290518810:中医称呼
毋裴昂答:有很多种称呼,例如:1、郎中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有写道:“奇妙!奇妙”!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道:“五脏六腑又调和,不须医疗。”又问张生曰:“先生无病,何瘦弱如此?为个甚肌肤浑如削?”张生低道:“我心头横着这莺莺。”医人曰:“我与服泻药。”2、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

15290518810:古代中医称呼有哪些
毋裴昂答:3.郎中 出处:至宋代,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郎中为对医生的敬称。4.悬壶 出处: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

15290518810:中医有哪些别称?都是什么 怎么来的?
毋裴昂答:1. 中医的别称及其来源:- “岐黄”:源于《黄帝内经》,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后世以此称中医学。- “医中圣手”: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称赞,意指在医学领域无所不通的专家。- “扁鹊卢医”:源自扁鹊和卢氏的神医之称,代表正统而高超的医术。- “悬壶”:来自《后汉书·费长房传》,用以指代行...

15290518810:古代医生的各种叫法?
毋裴昂答:1、岐黄: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之术。2、青囊:借指医术、医生。3、杏林: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

15290518810:在中国古代中医曾被称为,歧黄之术,巫医,还有什么称呼?
毋裴昂答:中医除了被称为歧黄之术以及巫医外,还有个称谓叫杏林之术,杏林高手就是好中医的意思!

15290518810:中医的四大别称
毋裴昂答:中医药学指:学习和应用中草药和配方制剂,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和药理特性进行研究。中药物质的主要特征是可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类,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中医药学的领域中,人们可获得安全、有效和经济实惠的药物治疗。综上所述,中医有着四大别称:中华医学、祖国医学、中华传统医学、中医药学。这四大别称都...

15290518810:医生的尊称雅称
毋裴昂答:有以下几种尊称:1、中国宋代以前,一般根据医生的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2、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3、中医的雅称还有岐黄、青囊、杏林、悬壶等。4、现代对医生的称呼还有医师、先生、郎中、生命天使、医士、大夫等。5、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

15290518810:历史上的中医大家有何尊称?
毋裴昂答:医生,郎中,神医,半仙,…

15290518810:中医的四大别称
毋裴昂答:3.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医学的另一种称呼,它涵盖了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式。这一医学体系强调整体治疗,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与养生相结合。4. 中医药学,专注于研究中草药及其配方的药理和疗效,并将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医药学包含了对药物的种植、采集、加工、配伍到临床应用的...

15290518810:古代医生的各种叫法?
毋裴昂答:这一称谓源自三国时期的道医董奉。《神仙传》记载,董奉为人治病,康复者需栽种杏树以示感谢。多年后,杏树成林。人们因此用“杏林”来形容医术,并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汇来赞颂医生的高洁品质和精湛技艺。4. 悬壶:悬壶是行医的代称。5. 郎中:郎中是称呼中医医生的传统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