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是怎样形成的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编辑vide

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地球上最亮的地区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例如: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斜射的地区较暗,尤其是斜射角越大的地方,光线越弱,例如:南、北极。受到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的影响,地球受阳光直射的区域会不同,温度也随之变化,因而形成四季。

阳光直射赤道时,赤道附近最热,离赤道越远的地方,阳光斜射的角度越大,气温越低。此时北半球离赤道有一点距离,是春天 4. 阳光直射赤道后会日渐北移,当6月21、22日时,阳光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附近最热,北半球受到阳光强烈的照射,是夏天。

扩展资料

春夏秋冬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ūn xià qiū dōng,是指地球一年的四个季节,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出处是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

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太阳直射点与四季交替具体关系如下:

1、阳光直射赤道时,赤道附近最热,离赤道越远的地方,阳光斜射的角度越大,气温越低。此时北半球离赤道有一点距离,是春天

2、阳光直射赤道后会日渐北移,当6月21、22日时,阳光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附近最热,北半球受到阳光强烈的照射,是夏天。

3、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后,逐日往南移,又回到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是秋天。

4、阳光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斜射角最大,阳光威力弱,是冬天。

5、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后,日渐北移,又会再直射赤道,如此周而复始,春夏秋冬轮替不断。

6、四季的气温有明显的不同。因阳光直射的关系,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北半球是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当北半球是冬天时,南半球正是夏天。

扩展资料: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季



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1. 地球上最亮的地区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例如: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斜射的地区较暗,尤其是斜射角越大的地方,光线越弱,例如:南、北极。

2.受到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的影响,地球受阳光直射的区域会不同,温度也随之变化,因而形成四季。

3.阳光直射赤道时,赤道附近最热,离赤道越远的地方,阳光斜射的角度越大,气温越低。此时北半球离赤道有一点距离,是春天 4. 阳光直射赤道后会日渐北移,当6月21、22日时,阳光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附近最热,北半球受到阳光强烈的照射,是夏天。

5.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后,逐日往南移,又回到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是秋天。

6.阳光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斜射角最大,阳光威力弱,是冬天。

7.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后,日渐北移,又会再直射赤道,如此周而复始,春夏秋冬轮替不断。

8.四季的气温有明显的不同。因阳光直射的关系,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北半球是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当北半球是冬天时,南半球正是夏天。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0/15/8109563_185561919.shtml



地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地球上春夏秋冬的产生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出现的。
毎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地球北回归线,北半球是夏至,南半球是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至,南半球是夏至;每年3月(北半球春分日)和9月(北半球秋分日)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
为什么产生以上现象张衡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都用"黄赤夹角"理论解释。
杨光映发现地球不在"黄道"(太阳周年视运动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黄赤夹角"理论不成立。地球上四季产生的机理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中地球不在太阳赤道面公转,每年6月地球偏南,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毎年12月地球偏北,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每年3月和9月地球在太阳赤道面,太阳光也直射地球赤道。杨光映的《宇宙星系论》能完整产述地球上四季的产生。《宇宙星系论》提要在小年羔视频和看一看视频《2020年宇宙大发现》发表。

一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扩展资料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有关。当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能量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
可以理解为,斜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少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多一些。因而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
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两者之间的是春季或秋季。

扩展资料
3月21日左右,地球公转到黄经0度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南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北半球温带区正是春分日,进入春季。南半球温带区此时正是秋分日,进入秋季。
6月22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90度位置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远处,称为远日点。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上,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温带区进入夏季,。而南半球温带区正即为冬至日,南半球温带区进入冬季。
9月23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180度位置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即为秋分日,北半球温带区进入秋季,。南半球为春分日。南半球进入春季。
12月22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度数270度位置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近处,称为近日点。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上,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则进入夏季。北半球冬至日,温带区进入冬季。
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年四季

19250989157:四季变化如何形成?
况雯孙答:四季变化如何形成?2个回答 #热议# 17岁寻亲男孩刘学州离世,涉及哪些法律疑问?匿名用户 2013-12-03 展开全部 四季1.四季递变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

19250989157:为什么会有四季交替,季节是怎么形成的?
况雯孙答:季节交替现象的原因如下:1、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2、...

19250989157:简要说一说,春夏秋冬是怎样形成的
况雯孙答:由于地球在其公转过程中保持着66.5°的倾斜角,只有南北纬23.50之间的地带才能被太阳直射,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多形成热带。大于南北纬66.5°两极附近地带,太阳斜射的厉害且有半年极夜得不得太阳照射,获得的太阳热能最少形成寒带。南北纬23.5°到66.5°之间既无直射也无极夜,获得的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

19250989157:四季是怎么产生的
况雯孙答: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倾斜着绕太阳旋转,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往北移至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秋分日:9...

19250989157: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况雯孙答:由于公转平面为黄道面,自转平面赤道面,形成角度为23度26分的黄赤交角。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之内直射点在两回归线之间移动,则一年之内所接受的热量不同,进而形成四季。太阳直射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该区域太阳总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均较高,导致该区域的气温较...

19250989157: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
况雯孙答:在世界各地,不但有昼夜交替现象,而且有四季变化现象,并且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刚好相反。当我们这里正是夏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季节,而南半球却处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情况哩!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现象呢?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19250989157:为什么有一年四季
况雯孙答:因为有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不断移动,就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了 四季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我国与西方有所不同。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

19250989157: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根本原因
况雯孙答:2. 在世界各地,不但有昼夜交替现象,而且有四季变化现象,并且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刚好相反。当我们这里正是夏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季节,而南半球却处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情况。3.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现象呢?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

19250989157: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根本原因
况雯孙答:1. 春夏秋冬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光和热量的差异。2. 季节是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在一年中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的地理景观。3. 季节的划分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例如,温带地区,特别是中国,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4. 热带草原地区仅有旱季和雨季的区别,...

19250989157:为什么一年内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是根据什么形成的?
况雯孙答:为什么一年内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是根据什么形成的?要回应这一难题,大家就需要先一起来看看地球是如何运行的啦!我们的家园在紧紧围绕太阳不断地自转的与此同时,也在绕本身的地轴匀速转动,但是地轴并不垂直平分自转路轨面,只是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斜角。恰好是由于这一倾斜角的存有,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