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为什么流传至今

来源:编辑vide
程门立雪的典故之所以流传到现在,主要原因是迎合了儒家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为了教育一代代学子对导师的尊敬,所以历代信奉儒家的君王皆传播此典。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美德,时至今日已经渐渐落寞了

只要是成语,就会流传下来。成语简单说就是古代的名人名言。只是古人说话习惯是“四字一句”而已。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道。是统治者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都推崇的道德规范,这也是流传的动力

此成语里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教、刻苦求知的传统道德和文化内涵。

因为这个故事体现了尊师重道 一种对于教师和知识的尊重

程门立雪啥意思~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2)文,稍长,潜 杨时
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 1.选自《宋史·杨时传》。2.属(zhǔ):撰写。3.见:拜见。4.瞑坐:打瞌睡。5.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6。去:离开。7.颐既觉:已经睡醒。
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资料
【字词解释】程:指程颐。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则谓语。 【近义词】 尊师重教、程门度(音duo二声)雪、立学求道


成语典故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2)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 1.选自《宋史·杨时传》。2.属(zhǔ):撰写。3.见:拜见。4.瞑坐:打瞌睡。5.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6。去:离开。7.颐既觉:已经睡醒。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相关人物
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成语启示
1.学习要坚持不懈 2.要尊师重教 3.求学师门,诚心专志

13087947350:程门立雪为什么能流传近千年而不腐朽
钭股味答:近代以来,为了强化程门立雪的感染力,民间版本的程门立雪把“门外雪深一尺”作为一个关键细节,说杨时、游酢二人一直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用特写镜头,把杨时、游酢拜师求学的执著身影,定格在人们心中。从此,程颐将二人视为得意门生,悉心传授他们学问。杨、游二人也不负所望,刻苦学习,终于得其...

13087947350:程门立雪传千古,汉室辞金重四知
钭股味答:“程门立雪”这个成语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东汉时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清白传家”的美誉传颂至今。(《杨震辞金》)“四知辞金”故事:当时的昌邑令王密,本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推举出来的孝廉,当杨震做东莱太守的时候,王密为了感谢他的举...

13087947350:程门立雪的启示
钭股味答:程门立雪是为了渲染这种好学求教、尊师的气氛,就宣传杨时和游酢是站在雪中求教的。并且还有一点是在记录中并没有提到游酢没有定力,想几次叫醒老师,根据史料记载,游酢闻道在先,得二程赏识,理论建树和杨时在伯仲之间,而与二程感情则甚于或早于杨时。所以这里说的游酢想几番叫醒老师也没有根据,也不...

13087947350:程门立雪的典故
钭股味答: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13087947350:程门立雪的典故,急急急
钭股味答: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

13087947350:讲一讲历史故事并说出它的名字
钭股味答: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

13087947350:程门立雪的大概意思
钭股味答:【典 故】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他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3087947350: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为什么成为典范?
钭股味答:意思就是杨时四十多岁仍然立志求学,他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

13087947350:名人尊师的故事的名字
钭股味答:“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伍』 名人尊师的事例 1、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我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

13087947350:关于礼貌的古典故事
钭股味答:1、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2、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