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废两立太子? 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立太子?

来源:编辑vide
1、胤礽母后赫舍里皇后因难产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
2、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由于索额图为太子母亲母家,导致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一方面又让康熙回想起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出塞途中生病,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3、太子废除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由于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康熙听后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再立胤礽为太子。
4、皇太子复立后,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扩展资料:
对皇太子胤礽的评价:
胤礽是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紧序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不负众望,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
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
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胤礽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生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儿子里原本排行第七,后因前四个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齿,所以成为了二阿哥(皇长子为胤禔)。

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又因赫舍里氏皇后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康熙的爱妻之情就全都转移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自幼即被视为父皇掌上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岁时就考虑到立储是关系清朝统治是否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儒家立嫡立长的传统,他选中了刚刚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皇帝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特请大学士为师;胤礽经父、师指点,确实显露出几分聪明。他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一副仪表,着实惹人喜爱。康熙帝特在畅春园之西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出巡时也命他随侍左右。

这位皇太子十分受宠,且具有特殊的权力,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帝亲自回銮看视。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八岁。胤礽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对他的嫌恶。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礽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联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康熙帝边哭边诉,竟至气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惩办了怂恿皇太子的官员,继而又废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监视胤礽。这次废皇太子,对康熙帝精神上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康熙帝召见随从大臣,边诉边注,罗列了胤礽的罪状;群臣也为之伤感,泣不成声。康熙帝又疑惑胤礽为狂疾,自塞外回京后,将胤礽囚禁在上驷院侧,由皇长子胤禔看守,还将废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

皇太子已废,天下皆知,康熙又亲自撰文,告天地、太庙、社稷。康熙帝总结了历史的规律,"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辄,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在列举胤礽罪状之后又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始终。"接着又下令;"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贼,法所不宥。"

"凶顽愚昧"。废皇太子胤礽后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帝闻听此事,当即派人前往胤礽住处搜查,果然搜出"魇胜",确信胤礽为魔术致狂。康熙帝气愤万分,对胤禔"不诸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为"乱臣贼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将胤禔夺爵,在府第高墙之内幽禁起来,严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魇至狂之后,立即召见胤礽,问及以前所做所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术真灵验还是现在装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确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纷纷建议复立皇太子,康熙帝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才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时过二年,康熙帝又发觉大臣们为太子结觉会饮,于是将这些大臣分别遣责、绞杀、缉捕、幽禁。康熙帝手谕:"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发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

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被众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于的所,时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谥"密"。有诗见《熙朝雅颂集》。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废两立太子~

1、实际上两废太子都是康熙巩固自己的皇位, 一废太子是太子势力加强,已经威胁到康熙, 二立太子是康熙给争皇位的儿子们立个靶子,挑起儿子之间的矛盾,自己稳坐钓 鱼台。

2、二废太子是因为经过一废太子后,太子极没安全感,所以想尽早登基为帝,这也犯了康熙的大忌。

第一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四日,康熙帝巡视塞外返京途中,在布尔哈苏台地方,把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召集到行宫前,流泪宣布废除允礽太子位。
当时,皇太子胤礽跪在地上,康熙帝垂泪宣布他的罪状,主要内容是:专擅威权,肆恶虐众,将诸王大臣随意捶挞;穷奢极欲,衣食所用已经超过皇帝标准,仍不满足;
恣取国库钱财,遣人拦截蒙古等部入贡使者,抢夺进贡皇帝的物品;对亲兄弟无情无意,对诸皇子不闻不问;结党营私,窥伺皇位,探听皇帝起居动向,企图害死皇帝。
第二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扩展资料:
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
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
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17295383242:康熙为何两立两废太子?
伏变钧答:他母亲的叔叔索额图是大学士,当朝宰相,领侍卫内大臣,著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前去参加谈判的团长就是索额图。皇后的爷爷索尼是康熙出任时候的辅政大臣。皇太子的外祖父家有这么深厚的朝廷的背景,于是在皇太子周围就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就是太子党。康熙执位时间比较长,到废太子的时候,皇太子已经...

17295383242:胤礽身为大清国的太子 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立
伏变钧答:你们还不得多方簸弄他了?哼哼,要真立了皇八子胤禩,那立皇太子的事都是由你们决定的,还要朕干什么?!当晚,康熙痛苦万分。为堵塞诸子争储之路,次日,康熙表示只能重走立嫡长子一途,拟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宣布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对于自己废而复立的...

17295383242: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伏变钧答:虽然立皇太子有集中皇权、削弱宗室、稳定人心的各种好处,却也让这个本来就娇生惯养的皇子性格上更加娇纵。而且康熙帝是有名的长寿皇帝,这也让胤礽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几年。他还曾对人发牢骚时说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大有奇怪康熙为什么还不死的意思!第二次被废 康熙给自己找...

17295383242:康熙时期已经两次废掉太子,原因是什么?
伏变钧答:殷礽很早就被立为了太子,因为他的母后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康熙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和抚养。那么他当了33年的太子,为何最后被废除?康熙并不是一个昏君,他两次废立太子,自然是有他的原因。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太子结党营私,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威胁。殷礽是皇太子,以后就是大清国的皇帝,...

17295383242:...康熙皇帝两次立废太子胤礽,究竟有什么深意?
伏变钧答:这一年是康熙47年,太子被废除了!八阿哥胤禩 可仅仅一年之后,诸多阿哥之间的夺嫡逐渐趋于热烈,大家都对太子之位、皇帝之位是非常垂涎,朝廷上下也是乌烟瘴气,由此康熙皇帝便想到了重新立废太子来缓解朝廷上下的矛盾。但实际上,此时的康熙皇帝并不是对这个太子胤礽重拾信任,而只是拿那个胤礽当做挡箭牌...

17295383242:被公认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君王,为什么会两次废立自己的太子?
伏变钧答:胤 两次被废,早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从此之后再也没能东山再起。雍正二年(1724年),胤 凄凉地死在禁所内,终年51岁。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如果说在太子胤 的废立上,康熙是无奈的反复,还不如说是胤 自己坐上了一会天上一会人间的人生过山车。虽然胤 当了大清国的“副总经理”,但想行使这“副总...

17295383242:康熙为什么两度废掉太子胤
伏变钧答: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

17295383242:二阿哥胤礽为何被康熙帝两度废立?
伏变钧答:但是,清圣祖也拿不准,还要继续考察考察。同时,可能也是为了保护这个接班人。毕竟一旦立为皇太子,几乎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倒不如让胤礽复位,如果胤礽能痛改前非,那就还是他,省的费事。如果胤礽真不行,正好可以借着这段时间考察考察新接班人。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太子,一来是...

17295383242:康熙为什么让老二做那么多年的太子,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虽然有利于防止...
伏变钧答:1、特殊时期 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

17295383242:胤礽为什么被两立两废?
伏变钧答: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康熙钦点的太子,但他却经历了两废两立,这跟皇权归属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胤礽是储君,而康熙是皇帝,皇帝和储君之间是存在致命矛盾的。康熙要权衡父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要时刻关注胤礽的一举一动,在胤礽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他会是康熙最大的对手。史书记载中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