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哪些节气,分别在哪个时间 一年中有哪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什么时间?有什么意义?

来源:编辑vide

一年有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春季:

1、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

2、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4、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6、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1、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2、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3、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4、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5、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6、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1、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2、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3、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4、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5、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6、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1、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2、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3、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4、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5、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6、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

一、节与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古人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这就是季节、气候的定义。十二个月,每月设一个“节”,中间设“气”,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节令)与十二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中国农历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有节无气,即农历的闰月。

二、起源

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气



一年有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具体就其中的五个节气做详细介绍如下:

1、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是春季的开始,象征万物复苏步入春天,时间一般是公历的2月3-5日交节。

2、清明: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清明节气所指时间一般为公历的4月4-6日交节。

3、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天气步入炎热季节,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夏至的时间一般为公历的6月21-22日交节。

4、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立秋过后,天气明显开始下降,是四季中秋天的开始,一般指公历的8月7日-9日交节。

5、冬至: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习俗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等,代表冬天的来临,一般指公历的12月21-23日交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
立春太阳位立春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白露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立冬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24节气表李春

⊙ω⊙⊙ω⊙⊙ω⊙⊙ω⊙

一年有哪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一年有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具体就其中的五个节气做详细介绍如下:
1、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是春季的开始,象征万物复苏步入春天,时间一般是公历的2月3-5日交节。
2、清明: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清明节气所指时间一般为公历的4月4-6日交节。

3、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天气步入炎热季节,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夏至的时间一般为公历的6月21-22日交节。
4、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立秋过后,天气明显开始下降,是四季中秋天的开始,一般指公历的8月7日-9日交节。
5、冬至: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习俗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等,代表冬天的来临,一般指公历的12月21-23日交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1、立春的日期为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表示春天的开始。
2、立夏为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表示夏天的开始。
3、立秋为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表示秋天的开始。
4、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表示冬天的开始。
5、春分为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春分把春天分成两段。
6、秋分为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秋分把秋天分成两段。
7、夏至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是指炎热的夏天已经来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因此古人称之为日长至。
8、冬至为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又因冬至日白昼最短,因此古人分称之为日短至。
9、雨水为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指干旱期已经过去,降雨开始逐渐增多。
10、惊蛰为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惊蛰:动物冬眠叫入蛰,复苏后叫惊蛰,古人认为,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故曰惊蛰。
11、清明的日期为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是指天气清明洁净,草木返青,春回大地的时令。
12、谷雨的日期为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谷雨:古人言,“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雨水明显增多,促使谷物茁壮成长。

13、小满为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小满:指夏季的农作物开始结穗,但颗粒尚未饱满,正在成熟期。
14、芒种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指有芒的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15、小暑为每年公历7月7日前后;小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刚开始热的时候。
16、大暑为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大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大暑是最热的时候。
17、处暑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指天气转凉,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隐藏起来。
18、白露为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白露:气温降低,夜间的雾气已经可以凝结成白色、晶莹的露珠了。
19、寒露为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气温降低,夜间的雾气已经可以凝结成白色、晶莹的露珠了。
20、霜降为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霜降:天气越来越冷了,水汽凝结成了颗粒状的白霜。
21、小雪为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小雪: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小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气越冷雪就越大。
22、大雪为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大雪: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气越冷雪就越大。
23、小寒为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
24、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18587154307:一年有多少节气,各自的名称和日期?
叶轮窦答:24个节气 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立夏,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中国一年24节气 中国的24节气 一般指黄河一带 立春:2月4日前后,太阳达黄经315度,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

18587154307:一年有哪些节气,分别在哪个时间
叶轮窦答:一年有24个节气,它们分别是:春季:1. 立春 -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交节时间在2月3-5日。2. 雨水 -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交节时间在2月18-20日。3. 惊蛰 -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交节时间在3月5-7日。4. 春分 - 太阳位于黄经0度,交节时间在3月20-22日。5. 清明 - 太阳位于黄经15度,...

18587154307:你还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气?分别是什么时间?
叶轮窦答:一年有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具体就其中的五个节气做详细介绍如下:1、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是春季的开始,...

18587154307:一年中有哪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什么时间?有什么意义?
叶轮窦答:11. 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表示天气清明洁净,草木返青,春回大地。12. 谷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雨生百谷,雨水明显增多,促使谷物茁壮成长。13. 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夏季的农作物开始结穗,但颗粒尚未饱满。14. 芒种: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有芒的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可以...

18587154307:中国的24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叶轮窦答:24个节气如下:24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

18587154307:24节气在每个月里的哪几天?有哪些的规律?
叶轮窦答:24节气在每个月那天如下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18587154307: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叶轮窦答: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义。7、立夏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8、小满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18587154307:...冬雪雪冬小大寒” 具体指的哪些节气 请按顺序列出来
叶轮窦答: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首歌是《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

18587154307:划分一年四季的八个节气,和它们的具体时间?
叶轮窦答:每年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从公历2月份开始的,春节也在2月初。也就是说春天是从公历的2月份开始数起的。每季度3个月,每月两个节气。秋季结束是在10月底。昨天那场大雪夜里起始时间不确定,但进入人们视线是在11月1日早上,并且肆虐了大半天。所以我认为应该称之为冬雪。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是有规律的。

18587154307: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需要的民俗和节庆 你都知...
叶轮窦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个时间系统,用于描述和纪录一年中的时节变化。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对应的日期:立春:2月3日或4日 雨水:2月18日或19日 惊蛰:3月5日或6日 春分:3月20日或21日 清明:4月4日或5日 谷雨:4月19日或20日 立夏:5月5日或6日 小满:5月20日或21日 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