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里的四季‘八节’是那八节. 一年四季八节是什么时间?

来源:编辑vide

八节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以指导中国民间耕作。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的八节按时间依次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相关介绍:

1.立春:

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所对应的地域只是我国华南地区,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立春时,那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

2.春分: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1日左右,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3.立夏: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4.夏至:

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5.立秋:

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6.秋分: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7.立冬: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8.冬至:

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节



八节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以指导中国民间耕作。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的八节按时间依次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三元”(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加上五个腊日(正月 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八日王侯腊), 也称为“八节”。

扩展资料:

立春日民间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古时,“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打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

那个假人“耕夫”被称作“芒神”。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据说当天如天晴,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晦气不利,预示这一年年景不佳。

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在中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当地百姓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和"两至两分",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和中间时段.

它们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季是指:春、夏、秋、冬。

八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季指立春丶立夏丶立秋丶立冬。简称春夏秋冬。八节指其余节气中奇数为节丶每季共两个,合计八个。偶数为气,合计十二个。合称二十四节气。

四季八节是指什么~

四季春夏秋冬
八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农历的正月初一往往不能跟公历的日期相对应,更不能与干支历(含二十四节气)相对应。只有公历和干支历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开始。所以,虽然农历里面包含二十四节气的信息,但不能因而认为二十四节气要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始,这是错误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以立春为始,立春当天就是干支历的寅月的开始。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24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24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再远些就不适用了。果真如此吗?我来从分析24节气的名称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19117115022:四时八节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糜廖珠答: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引用 《西游记》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脉迢迢。碍日的,乃岭头松郁郁;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松郁郁, 四时八节 常青;石磷磷,万载千年不改。林中每听夜猿啼,涧内常闻妖... 《西游记》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

19117115022:有四季八节之说,八节是指哪八节?
糜廖珠答:成语:四时八节 拼音 sì shí bā jié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解释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成语出处 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成语用...

19117115022:请写岀划分一年四季的八个节气,并查岀它们的具体时间?
糜廖珠答:中国的农历把一年四季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年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从公历2月份开始的,春节也在2月初。也就是说春天...

19117115022:四时多吉庆,八节永平安的八节是什么
糜廖珠答:四时多吉庆,八节永平安的八节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上元: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19117115022:一年有几个节气节
糜廖珠答:一年中的传统节气一共有二十四个,每个季节分别有六个,也正是这四个季节,将二十四节气规律分开来,在这二十四节气中,这四个季节被喻为“四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还有“八节”,...

19117115022:一年四季八节是什么时间?
糜廖珠答: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

19117115022:古时有“四时八节”之说,猜猜以下哪个节气是“八节”之一?
糜廖珠答:立冬。“四时八节”中“八节”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

19117115022:一年四季都有什么节日
糜廖珠答:秋季(8月——11月):中元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万圣节。冬季(11月——2月):感恩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平安夜、圣诞节、元旦、腊八节。1、春节 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19117115022:一年四季是那八丰
糜廖珠答:立春、春分等。一年四季八丰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种划分方式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天文观测密切相关,农耕文化中,农民们根据气候和天象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而天文观测则是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运行来确定节气的划分。

19117115022:一时八节代表的什么数字?
糜廖珠答:四时八节 【拼音】: sì shí bā jié 【解释】: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出处】: 唐·马总《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