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小姑娘哭嫁是什么习俗? 哭嫁是什么地方的风俗?

来源:编辑vide

在古时候新娘子想要出家门,有很多的规矩,其中有一项就是哭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娘出嫁时的规矩都被省略掉,但是哭架却在很多农村依然保留了下来。接下来,你们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农村的小姑娘哭嫁到底是什么习俗?

先来了解哭嫁的含义。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在很多少数民族当中都有枯燥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民族分别有汉族,藏族,彝族,撒拉族以及壮族和土家族。也就是说新娘子在出家门的时候,一定要旅行哭唱仪式。

哭嫁的对象是谁?很多人觉得哭架肯定是哭父母,为了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其实不然哭嫁内容有很多。哭的对象很多很宽泛,爹娘在内,哥嫂,兄弟,姐妹,叔叔,陪客,媒人,还有给梳头的人,然后就是祖宗,上轿的时候也必须要哭。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词儿。

为什么要哭嫁?从哭架的对象我们就能够看出家里人占了绝大部分,而哭价就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兄弟姐妹的陪伴之恩,同时也要感谢陪伴自己的小伙伴们。除此之外,也是为了表达即将踏入婚姻的新娘子,对前途的迷茫和不安。所以,如果出嫁时,女儿没有哭会被邻居当做笑柄。

哭嫁也会因为民族不同,哭的方式也不同。虽然说很多民族一直保留着枯嫁的风俗习惯,但是因为民族不同,哭架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有些民族只有在临上轿的时候才会哭,有些民族则会连续几个晚上在新娘家门口哭。



过去的农村女儿出嫁的时候都要哭嫁。那是因为离开了自己的爹娘,心中十分的不舍,自然就会想哭,而且越哭也代表着今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村的小姑娘,在结婚的时候哭嫁,表示的是不舍得离开父母。而小姑娘哭泣会让男方更加珍惜,更加疼爱女方,给女方一个像原生家庭那样有爱的家庭。

农村小姑娘哭嫁是幸福的象征,想让婚姻更加幸福,就哭得更加卖力,流的眼泪越多,就越能证明她以后会更幸福。

哭嫁的习俗~

哭嫁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哭嫁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扩展资料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
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哭嫁 (婚姻习俗)

去湖北土家族迎亲,最具特色的哭嫁风俗,现在年轻人都不会了

15395322453:土家族婚俗: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
晏凌扶答:表达情感,歌词内容包括哭父母、兄弟姐妹、祖宗等。7.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礼的独特之处:送别时,新娘和母亲唱花轿歌;新婚夫妇进入洞房时,歌手唱恭喜歌和来访客人歌。8. 湘西南瑶族有抢亲的习俗:新郎去接新娘,新娘躲开,新郎追赶。这个过程会重复三次,象征新婚夫妇未来的恩爱和幸福。

15395322453:哭嫁这个结婚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明明是喜事,为何要哭?_百度知 ...
晏凌扶答:哭唱”歌词维系着家族的传统。“哭唱”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看家本领,谁不会唱,不会哭就会被众人所耻笑,甚至受到歧视。那些出嫁的时候没有“哭嫁”的姑娘会被认为是非常没有教养的,会被邻里耻笑一辈子。“哭嫁”是传统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有的地区甚至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

15395322453:...忽然集体“破功”爆笑,哭嫁习俗是怎么来的?
晏凌扶答:第1种源于战国时期的说法:据称,当时赵国的公主要嫁到燕国去做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行分别时,称“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从而有了哭嫁的习俗。这种习俗也就此流传了下来,直至清朝末年还在四川农村中盛行。现阶段也有一些地区保留有哭嫁的习俗,在这些地区,如果姑娘出嫁...

15395322453: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为何有“哭嫁”习俗
晏凌扶答:哭嫁是一种当地风俗习惯,闺女出嫁是喜事,但是呢,姑娘嫁人了,要去男方家里了,舍不得家里的父母,所以说就有了哭嫁。在以前,姑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嫁,家里人、姐妹、亲戚要陪着一起哭,而且哭得声越大越好,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出现嫁而不 哭,新娘就会被四邻认为没有教养,传为笑柄...

15395322453:土家族的嫁娶风俗
晏凌扶答: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

15395322453:哭嫁是什么意思
晏凌扶答: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四川农村中,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四川北部山区汉族聚居地还残留哭嫁习俗。

15395322453:农村结婚的讲究“哭嫁”,为什么要哭呢?
晏凌扶答:农村结婚,如果新娘子哭的话,能够增添一下婚礼的喜庆效果。如果一个家庭要嫁姑娘的话,那么肯定是非常悲伤的,毕竟这就是一种告别仪式而已,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结婚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新娘子哭就是为了传递一种婚礼的喜庆与祥和。对于农村哭嫁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

15395322453:苦嫁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晏凌扶答: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

15395322453:古代一种奇葩风俗哭嫁,为何要哭一个月,嫁而不哭就是没礼貌?
晏凌扶答: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反映了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很多时候被当作男性的附属品,哭嫁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抗争。如今“哭嫁”这一传统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了,婚礼更多的是承载着两人幸福甜蜜的仪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15395322453:土家历代重视哭嫁,姑娘出嫁时哭嫁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什么?_百度...
晏凌扶答: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哭嫁是土家族女性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哭泣来缅怀在娘家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离别的哀伤的情感抒发。传统的土家族家庭认为,女子出嫁时必须哭泣,这被视为一种必要的仪式。许多土家族女孩从青春期开始,便开始学习哭嫁,以期望在婚礼上表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