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的《百合花》内容详解

来源:编辑vide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

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

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

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

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

扩展资料:

茹志鹃她在1958年春天写了小说《百合花》。这篇美丽的作品40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它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茹志娟因为写了《百合花》,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而百合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草本植物,因为茹志娟而变成千古百合,这都是真的。

茹志娟33岁写了《百合花》,在此之前,她还写过话剧剧本及《妯娌》、 《关大妈》等短篇小说多篇,但影响不大。《百合花》之后,又写过多篇:《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产房》、《三走严庄》等,也未超过《百合花》。

真可以这样说:百合一开四十年,茹志娟清香为百合。1958年3月号的《延河》,温润的油墨香还没有完全干透,读者们就发现了这道清鲜的文学佐餐,他们争相传递着一个信息:茹志娟的《百合花》值得读。以往战争题材小说往往穿着一个裁缝做的“铠甲”,生硬裹住脆弱。

虽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但是在我国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中,谈论情感二字的确很奢侈。无法抒情,只好靠描写紧张的场面来烘托主题。而《百合花》一反“常态”,柔软细腻,剥开外衣,突出灵魂。要的是真性情。

这样,读者的眼界一下子给擦新了、擦亮了。所以,当时的文学评论说:茹志娟是一个创新。清新扑面,这样的小说简直不是写出来的,是刚从山坡上采摘下来的,还带着晶莹的露水呢,嗅一嗅,鲜润透腹。

《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一般说来,在五六千字的短篇小说里写两个人物,是不太容易处理的,但《百合花》的作者处理得很好。

全篇共六千余字,开头两千字集中写通讯员,然后引出第二个人物(新媳妇),用了五六百字集中写她,接着把这两个人物交错在一处写,而最后又集中写新媳妇,可是同时仍然在烘托通讯员,因为读者此时抑不住感动的情绪。

一半是为了新媳妇,一半也是为了通讯员———,主要是为了通讯员。茅盾不惜重墨,给我们评析了一篇经典作品,这在文学大家庭里也是一处感人的细节,而最感人的细节是《百合花》里边19岁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山菊花。

这朵可爱的鲜花在战斗打响之前还盛开在小战士的枪筒里,战斗一打响,花朵就不见了,小战士也不见了,战争与和平,美丽和凄婉,茹志娟用她的笔轻轻一拨,便拨得这样动人心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合花



~

19266398329:百合花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和育差答:4. 创作背景方面,《百合花》并非基于真实人物或事件,但战斗场景和时间地点是真实的。作者茹志鹃曾在1946年中秋节的战斗中在前沿包扎所工作,负责借被子的经历以及对战士们的思考成为了小说的灵感来源。5. 《百合花》首次发表于1958年的《延河》杂志。小说不仅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故事,还通过细腻的语言...

19266398329:课文《百合花》概括
和育差答:创作背景:《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来自真人真事,但小说里描写的战斗及战斗的时间地点是真实的。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

19266398329:《百合花》描写了怎样的情节?
和育差答:茹志鹃的这个短篇小说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 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

19266398329:茹志鹃百合花 赏析
和育差答:首先,作者在选材方面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虽然作者选择的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但是却并没有正面描写残酷冰冷的战争场面,而是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战斗打响前的一个小插曲和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上尽显清新俊逸的风格。其次,在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百合花》却将英雄当成普通人来写。作品中的英雄是个19岁...

19266398329:茹志鹃的百合花的简介 百合花茹志鹃赏析
和育差答:百合花茹志鹃赏析 1、《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2、《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

19266398329:《百合花》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和育差答:茹志鹃的这个短篇小说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 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

19266398329:百合花茹志鹃赏析茹志鹃的百合花的简介
和育差答:1、《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2、《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

19266398329:百合花茹志鹃赏析
和育差答:茹志鹃的百合花可分为四部分1第一部分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2第二部分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3第三部分写通讯员为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4。百合花解释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

19266398329:茹志鹃《百合花》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和育差答:《百合花》写的只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它把出生入死的战斗场景移到幕后,却借助前沿阵地包扎所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军民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小说以那条枣红色底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为情节纽带,以那纯洁的白色百合花作为人物精神面貌的象征,把作品中两个人物联结起来。

19266398329:百合花赏析
和育差答:最初发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同年,《人民文学》第6期转载。后收入《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等小说集中。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