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日列表 中国所有的节日列表

来源:编辑vide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1,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1,五月初五, 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 ,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仓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三月初三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中国的节日列表~

可爱的小侄女儿从小到大,最喜欢关注中国的节日了,那么中国所有的节日有那些?

新年 正月初一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2.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龙抬头 二月二(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
4.花朝节 二月十二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5.上巳节 三月初三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历史亦悠久,周代即有,是日需赴水边清洗。《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
传说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传说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6.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7.清明节 四月五号前后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8.端午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9.七夕节 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10.中元节 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施孤、鬼节、斋孤或地官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民间有祭祖、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11.中秋节 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12.重阳节 九月初九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13.寒衣节 十月初一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14.下元节 十月十五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15.腊八节 腊月初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16.冬至节 12月22日前后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7.祭灶节 腊月廿三或廿四
祭灶节,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的传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
在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要放鞭炮。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腊月二十三小年也被视为过年的开端,祭灶节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来年平安。
18.除夕 腊月廿九或三十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扩展资料:
节日列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农历正月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
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18330993787: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爱新觉罗舒解答: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5、清明节(阳历...

18330993787:中国传统节日一年有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爱新觉罗舒解答:1、中国传统节日一年有11个。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等。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4、清明节(公历...

18330993787:按顺序写出中国传统节日及时间(全部)
爱新觉罗舒解答: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

18330993787:中国节日大全表顺序中国一年的节日顺序表
爱新觉罗舒解答:1、1月1日元旦 2、2月14日情人节 3、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4、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5、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6、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7、5月1日国际劳动节 8、5月4日中国青年节 9、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10、6月1日国际儿童节 11、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12、6月第三个星期...

18330993787: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爱新觉罗舒解答: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4、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

18330993787:中国传统节日表格完整
爱新觉罗舒解答:中国传统节日表: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

18330993787:中国传统节日顺序表
爱新觉罗舒解答: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表顺序如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

18330993787:一年的所有节日顺序表时间
爱新觉罗舒解答:三、3月节日表:(一)3月1:国际海豹节 (二)3月3日:全国爱耳日 (三)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四)3月5~6:惊蜇 (五)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六)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七)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八)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九)3月17日:国际航海日 (十)3月18...

18330993787: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是几月几日?
爱新觉罗舒解答: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4、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

18330993787:中国的传统节日表格
爱新觉罗舒解答: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吃月饼,赏月 | 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做蟾蜍 重阳节 | 农历九月初九 | 登高赏秋,喝菊花酒 | 登高赏秋,赏菊花,吃重阳糕 以上仅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部分节日,每个节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