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军国主义 什么是军国主义?(详)

来源:编辑vide
  军国主义

  所谓军国主义,它的具体概念是指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为侵略和战争服务的反动思想和政策。它在国内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实行国民紧急军事化,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在国外,进行掠夺、干涉,颠覆 ,以至公开发动侵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同德国法西斯主义一样,是带给世界人民深重灾难的一种意识形态。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直奉行军国主义战略,四处侵略扩张,尤其在二战中,日本给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了和平改造,但军国主义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战后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思潮中表现明显,这些右翼势力活跃在日本政界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企图通过教科书事件和修改战后日本宪法等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有其深刻的根源,它威胁到日本平民的安宁生活,是当代日本社会一颗难以根除的毒瘤。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有其浓重的历史根源。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色彩十分浓厚的岛国,有着一脉相承的皇国战略思维传统。日本历代的以扩张、侵略为主的理论为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日本长期的内战与对外扩张实践为孕育军国主义的肥沃的历史土壤。扩张政策与战略的结合产生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历史的实践中,这种军国主义不断得到深化与提升,其固有的历史特性使其在二战结束后虽遭到失败却难以从根本上被清除。

  其次,日本军国主义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一方面,天皇制的确立为日本军国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而神道教将日本军国主义推广,使其深入到日本人内心之中,成为宣扬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

  两者的结合使军国主义广为传播并得到一般日本民众认可。另一方面,千百年来深刻在日本民族心灵上的武士道成为军国主义猖獗至极的助推力量。畸形发展的武士道精神已与日本军国主义融为一体,成为危及和平的危险因素。

  最后,日本的民族特性决定了军国主义的存在。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唯我独尊的特征使日本人产生民族优越感和“日本中心论”观念。这种民族特性本身就带有扩张的自大性质,因此,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容易导致军国主义的形成。

  综上所述,日本的军国主义蕴含了太多的日本特色于其中,已成为影响日本的一种综合性的历史积淀,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消除和改变的。它就像飘荡在靖国神社周围的幽魂一样,在日本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

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

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

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

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外政策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向邻国人民表示反省的诚意,为警示日本今后的发展道路,日本理应对军国主义进行严肃、认真、深刻的研究和批判。但令人遗憾的是,战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国内除少数进步学者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外,从总体上说对军国主义的研究与批判是很不够的。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研究军国主义甚至成为禁区,研究、批判军国主义的学者要遭到右翼势力的无端攻击,人身安全难有保障。甚至于国外研究批判日本军国主义也会遭到日本一些人的非议。日本国内这种不正常现象的长期存在,使日本邻国人民不能不对日本的发展前途感到忧虑,如果日本重返旧途,日本现在具有的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也难以阻挡日本民族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首先,关于军国主义的定义与内涵,很难说至今已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军国主义是国家的总体制,还是总体战体制,抑或政治体制、军事体制、经济体制?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有何区别与联系,与军事大国是什么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回答都关系到能否从理论上准确把握军国主义这个历史事物。

军国主义不是属于特定的历史范畴的事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产生军国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发展军国主义的必备条件。一般而言,所谓军国主义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军国主义,而且不仅仅指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它是理论、体制、政策及实践的综合体,其体制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所有方面的国家总体制。帝国主义主义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或某个领域内有可能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但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仍有根本区别。一言以蔽之,军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军事至上,谋求霸权。形成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可以继承,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军国主义所需要的国家总体制。所以在真正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条件下,军国主义难以出现。并且,军国主义国家是军事至上国家,但军事至上国家不一定就是军事大国(此所谓军事大国,指能以其军事实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国家)。要想严格区分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确比较困难。在对内建立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方面,二者是类同的,能否说在军事至上方面法西斯主义不如军国主义突出,在极权统治方面军国主义不如法西斯主义突出,值得思考。

关于战败投降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可以说它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典型的军国主义。研究总结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特征,对于总结历史教训,判断今后日本的发展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本军国主义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军国主义特征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兴亡史上表现十分突出。军事发展成为近代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做“大东亚共荣圈”盟主成为近代日本全力追求的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此所谓军事至上,既包括采取一切手段加强军事力量,也包括制定相应的军事政策及为之服务的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政策,及在此政策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军事侵略与扩张。若详细言之,日本军国主义以富国强兵、发展军事为立国之本,以保留浓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为政治依托,以大和民族优越论和近代合理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效忠天皇、崇尚杀伐的封建武士道为精神支柱,以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对日本人民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进行了彻底剥夺,对其他民族推行了双倍的帝国主义政策,因此比一般帝国主义更凶残,危害更大。

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虽然也曾先后出现过文民政治、政党政治,但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军人政治、军部政治,明治宪法规定的近代天皇制成为军部政治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和最有利的条件。帝国议会虽然未被解散,但已名存实亡,已不能对维护政治民主、制止法西斯倾向发挥任何作用,反而成为军部推行法西斯极权统治的应声虫。经济方面,为发展军事,在所有经济领域建立战时统制体制,民生企业迅速萎缩,军事工业恶性膨胀,经济发展竭泽而渔、严重失调,最终面临彻底崩溃的噩运。在社会、思想方面实施了严格的管制和约束,镇压一切反对势力和反战思想,强制进行思想改造,大搞法西斯白色恐怖,并用“为天皇尽忠”“八紘一宇”“大东亚圣战”等反动错误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将日本的穷苦百姓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奴役驱使。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概括地说,日本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的“国体”思想,封建武士道精神,及封建幕藩体制,是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因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和资本主义对外发展的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现实因素。明治宪法体制确立后,在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追赶”目标的日本进行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由改革促发展转变为战争促发展,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发展道路。经过历次侵略战争,其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特点日益突出,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建立起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猖狂之时,也就是走向灭亡之时。在亚太各国人民的联合抗击下,日本军国主义最终覆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点毫无疑义。

军国主义是否过时?回答是明确的。军国主义不是特定的历史范畴,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可能出现。探讨日本军国主义是否过时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被打碎,但由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军国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批判,一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得以保存下来直至今日。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民和政界的多数人对此认识模糊,总以为“小泥鳅翻不起大浪”,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与势力的发展掉以轻心,这对日本今后的发展有弊无利。在冷战后时代,战争并未远离人类,霸权政治更加明显,日本军国主义会不会借机还魂,再度复兴?当然,如今已是高科技时代,各国人民觉醒的时代,日本如果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大规模战争,其结果很可能使日本从地球上消失。既然如此,日本会不会以其潜在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去谋求同样可以在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软性霸权?这是否还能称之为军国主义,值得推敲。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外政策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向邻国人民表示反省的诚意,为警示日本今后的发展道路,日本理应对军国主义进行严肃、认真、深刻的研究和批判。日本战败投降已一甲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国内除少数进步学者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外,从总体上看对军国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十分缺乏。近年在日本虽出版了极少量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著作,但多是欧美学者的译作。对日本学者而言,甚至已发展到连“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一类词语的使用都成为禁区的地步,更不用说对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战争进行批判,是如何被视为大逆不道,要遭到右翼势力的无端攻击,人身安全难有保障了。显而易见,今后仍难期待日本的军国主义问题专题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在我国,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已受到相关学术界的重

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列为重大课题,组织研究队伍,开展多专题深入研究,以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兴亡、其特性及罪恶等问题给以明确的回答。本课题特聘请中日两国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万峰和井上清为学术顾问,为这项研究的顺利推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题组在深入研究、提出中期成果后,两次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日朝韩四国学者共聚一堂,推心置腹,认真交流,对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陆续问世。其最终成果《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由《日本军国主义论》、《日本军国主义重要文献集》和《日本军国主义史》三部分组成,于2005年8月开始依次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课题研究力求做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使最终研究成果达到新水平,与欧美日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成为具有中国研究特色的学术成果。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军国主义不是属于特定的历史范畴的事物,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产生军国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发展军国主义的必备条件。一般而言,所谓军国主义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军国主义,而且不仅仅指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它是理论、体制、政策及实践的综合体,其体制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所有方面的国家总体制。帝国主义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或某个领域内有可能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但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仍有区别。一言以蔽之,军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军事至上,谋求霸权。形成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可以继承,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军国主义所需要的国家总体制。所以,在真正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条件下,军国主义难以出现。并且,军国主义国家是军事至上国家,但军事至上国家不一定就是军事大国(此所谓军事大国,指能以其军事实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国家)。要想严格区分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确比较困难。在对内建立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方面,二者是类同的,能否说在军事至上方面法西斯主义不如军国主义突出,在极权统治方面军国主义不如法西斯主义突出,值得思考。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典型的军国主义,是军事

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军国主义特征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兴亡史上表现十分突出。军事发展成为近代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做“大东亚共荣圈”盟主成为近代日本全力追求的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此所谓军事至上,既包括采取一切手段加强军事力量,也包括制定相应的军事政策及为之服务的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政策,及在此政策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军事侵略与扩张。若详细言之,日本军国主义以富国强兵、发展军事为立国之本,以保留浓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为政治依托,以大和民族优越论和近代合理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效忠天皇、崇尚杀伐的封建武士道为精神支柱,以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对日本人民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进行了彻底剥夺,对其他民族推行了双倍的帝国主义政策,因此比一般帝国主义更疯狂野蛮,危害更大。简言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近代天皇制加侵略战争。如果由受日本军国主义祸害最重的中国民众来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侵略”的同义语,日本军国主义就是掠夺、杀人、强奸、放火。中国民众有千条万种理由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

概括地说,日本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的“国体”思想、封建

武士道精神,及封建幕藩体制,是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因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和资本主义对外发展的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现实因素。明治宪法体制确立后,在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追赶”目标的日本进行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由改革促发展转变为战争促发展,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发展道路。日本近代史上虽然先后出现过文民政治、政党政治,但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军人政治、军部政治,因为明治宪法规定的近代天皇制成为军部政治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和最有利的条件。此后其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特点日益突出,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建立起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国家总体制中,帝国议会虽然未被解散,但已名存实亡,已不能对维护政治民主、制止法西斯倾向发挥任何作用,反而成为军部推行法西斯极权统治的应声虫;经济方面,为发展军事,在所有经济领域建立战时统制体制,民生企业迅速萎缩,军事工业恶性膨胀,经济发展竭泽而渔、严重失调,最终面临彻底崩溃的噩运;在社会、思想方面实施了严格的管制和约束,镇压一切反对势力和反战思想,强制进行思想改造,大搞法西斯白色恐怖,并用“为天皇尽忠”、“八纮一宇”、“大东亚圣战”等反动错误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将日本的穷苦百姓绑在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奴役驱使。

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猖狂之时,就是走向灭亡之际。在亚太各国

人民的联合抗击下,日本军国主义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但是,任何人不能保证日本军国主义永远不会死灰复燃。军国主义不是特定的历史范畴,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可能再现。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被打碎,但由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军国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批判,一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得以延续至今。对作恶多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既未盖棺定论,军国主义阴魂便在日本聚游不散,梦想有朝一日复举还阳,再次逞凶施霸。

进入冷战后时代,战争并未远离人类,霸权政治更加明显。在19

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50周年时,日本国会虽然通过了一个表示反省的“不战决议”,但远未能阻止国内出现的军国主义翻案风愈刮愈烈。至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60周年时,这股翻案风更加猛烈,甚至成为舆论主流。日本政府对日本民众没有讲过一句批判军国主义、声讨法西斯的话,却竭力宣扬以甲级战犯为代表的“为国捐躯者”如何崇高伟大,带头向这些“为国捐躯者”顶礼膜拜,鞠躬致敬。和平宪法将被修改,和平主义已不时兴。难怪日本有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感到日本国内现在的政治氛围,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氛围颇具相通共同之处。

在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时刻,日本应慎重抉择,莫以

偏离和平发展道路为得计。日本要防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必须批判大和民族优越论,遏制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批判近代天皇制,抛弃天皇“国体”论,坚持日本和平宪法的精髓,停止走向军事大国的努力。否则,一意孤行重返军国主义旧途,则无论日本现在具有何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军事实力,无论有何类盟友,最终必难阻挡日本民族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发动侵略战争就是军国主义

什么是军国主义思想~

军国主义,即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2特点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表现为:
实行军阀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来统治全国;
对内镇压反战革命运动,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对外则穷兵黩武,进行国土扩张;
经济以军事发展为目标,由政府补贴军需,带动重工业发展迅速;并以战争实利再扩军;
人民被要求向国家无私奉献,私权、人权、言论自由受到压抑;
政治上实行集权制,议会及司法机构无法有效制衡政府;
内阁要职由军人担任;
教育以军事训练、仇外主义、自我民族优越作为自幼养成的教材;
人民日常生活常受军事上的动员与干涉,建筑与公共设施广泛地要塞化;
普遍行征兵制,役期长,军籍不分男女一概登录,必要时会征收未达役龄的少年进入军中作战或任务;
歌颂军人贡献,尊崇军人的社会地位,甚至在历史、考古、宗教、文学、艺术等层面美化军人和战争;
外交多以军事优势欺凌邻近地区,以谋求实利和国际地位;
政府吹嘘侵略掠夺后的利益,激发人民对战争的热情,以确保民意对战争的支持。

军国主义
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德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和普鲁士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它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一度强盛又立即衰亡,给世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同时,德国军国主义的膨胀与西方大国的扶植、纵容密切相关。普鲁士精神混合了爱国主义、军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思想,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根源。

15025408328:请问何为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的特征是什么
褚疮彼答:这一点从日本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可见一斑。此外,在一些日本人眼里,二战之前的日本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无论占领地区面积还是军事力量,都堪称顶级列强之一。因此,这些人仍然对这种“辉煌”津津乐道,并认为这种“辉煌”是军国主义带来的,自然也就对军国主义念念不忘。

15025408328: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纳粹主义?
褚疮彼答:法西斯主义:核心思想是,国家,集体,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集体,民族利益。主张集体主义,否定个人主义。《大英百科》对法西斯主义一词的定义则是:“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军国主义: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并将保证...

15025408328: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分别指得是什么?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褚疮彼答:列宁还从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论述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参见“现代资本主义”。军国主义,是指以武装力量统治全国,实行军阀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军国主义国家对内镇压反战革命运动,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强行征兵参战;对外则穷兵黩武...

15025408328:什么是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呀
褚疮彼答:2.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

15025408328:什么是日本军国主义?
褚疮彼答:官方点就是说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通俗点就是日本军方干预政治,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外强硬或扩张。

15025408328:"帝国主义"是什么?和"军国主义","法西斯"有区别吗?
褚疮彼答:列宁还从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论述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参见“现代资本主义”。 军国主义,是指以武装力量统治全国,实行军阀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军国主义国家对内镇压反战革命运动,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强行征兵参战;对外则穷兵黩武,进行国土扩张,...

15025408328:军国主义分子是什么意思?
褚疮彼答:军国主义分子,就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好战,意图用战争解决矛盾和冲突,热衷于侵略别国。

15025408328:先军政治和军国主义有什么区别
褚疮彼答:1、侧重点不同。军国主义强调的是对外: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先军政治强调的是对内:指的是以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即“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

15025408328:区分人民和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有什么意义?
褚疮彼答:而不是自然人,所以日本政府是有罪过的,而不能说日本人民是有罪的。试想,如果你判日本人民都有罪,该如何量刑呢?如果只是罚款的话,还是要政府赔偿,如果要有别的惩罚,又会法不责众。教科书把人民和军国主义分开,是一种国家对战后两国关系的政治导向,也是外交上的要求。

15025408328:什么叫日本军国主义
褚疮彼答:在另一条战线上,军国主义文人们继续繁殖他们的理论。日本国内宣传进入“非常时期”,纯文学作品被视为有闲文学急剧压缩;报纸常因为违反“战时宣传条例”而“开天窗”;电台里连篇累牍地通报“皇军”的神勇。很多在日本享有盛名、在中国也广为人知的作家和艺术家,诸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黑泽明都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