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和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如何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来源:编辑vide

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提升,意味着化学防治的失败,要提高对抗性病虫的防治效果,我们应当致力于恢复那些对某种或某类药剂产生了抗性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主要措施包括:

(1)使用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这是预防抗性产生后最有效的方法,也称顺序用药,即甲不行了换用乙,乙不行了换用丙。这样会提高种群个体的死亡率,降低抗性种在种群中的比例。如杀虫剂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生物农药等几大类农药,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在同一类农药中不同品种间交替使用。杀菌剂中内吸性制剂、非内吸性制剂和农用抗生素交替使用等,都可明显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是,任何药剂(即便是新药剂),如果连续使用,其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故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病虫对新起用的药剂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抗性。

顺序交替用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将害虫控制住,但在目前抗性产生的速度明显快于新药开发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抗性治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注重抗性的预防,在抗性产生之前主动换用别的药剂,采取轮换用药、交替用药,避免连续使用一种药剂,以便预防和延缓药剂产生抗性。

因此,对于抗性谱还较窄的害虫,一定要及早选出多种有效药剂,合理搭配,轮换使用,切不可简单地一种又一种的农药无穷尽的连续使用下去。

(2)使用增效剂抗药性的产生不外乎是抗性个体解毒代谢增强、靶标敏感性降低或表皮穿透性降低所致。在没有可供换用的新药剂时,利用解毒代谢酶的抑制剂和渗透剂等与病虫已产生抗性的药剂按一定比例混用,可大大提高杀虫、杀菌效果,杀死原来不能被杀死的抗性个体,并提高对敏感个体的杀伤率。

这类增效剂大多为杀虫剂解毒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杀虫剂具有类似的结构,是解毒酶的抑制剂。从某种程度上说,增效剂也是一种混用剂,对害虫抗性的产生也不是完全免疫的。由于解毒酶的普遍存在,同一害虫的不同个体对增效剂的反应可呈现高度差异性,加之害虫对增效剂的抗性、使用增效剂带来的费用高等因素,都阻碍了增效剂的应用。

(3)使用混剂将两种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无交互抗性单剂的混用可提高两种单剂对抗性个体的杀伤率。实践表明,合理混用农药可以降低种群中抗性个体的频率,延缓和抑制抗性。例如灭菌丹和多菌灵混用,瑞毒霉和代森锰锌混用,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混用,乙磷铝和杀毒矾混用,乙磷铝和含有锰锌类农药混用,“天达2116”和各种非碱性农药混用,都可延缓病虫害抗性的提升,比使用单剂效果好。

农药能否混用,必须符合下列原则:一是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二是对植物不能发生药害,对人畜禽的毒性不能超过单剂;三是能够扩大防治对象;四是降低防治成本。

农药混用剂有两种:一是自行混配,必须现用现配,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二是工厂已混配好的药剂。

目前混配较多的药剂有:杀菌剂之间的混配,如瑞毒霉和代森锰锌混配成瑞毒锰锌,乙磷铝和代森锰锌等混配成乙磷铝锰锌;杀虫剂之间的混配,如马拉硫磷和氰戊菊酯混配的菊马乳油,兼有两种单剂的优点,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3种作用,并能防治蚜、螨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除草剂之间的混配,如二甲四氯和杀草丹混配,兼有内吸传导和触杀双重性能,并能延长药效期;另外,生产中多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配,可同时防治病害和虫害,如三唑酮和马拉硫磷混用,可兼治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卷叶虫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混剂都具有上述长处,目前大多数混剂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突出优点,而在其他方面却存在盲目混用现象,导致不能安全使用,产生药害,加快抗药性产生,甚至造成药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明显变坏。由于农药混用后与防治对象、作物、天敌、有益生物、环境以及与人畜的关系较单剂农药要复杂得多,可能会产生不利的、甚至非常有害的变化。因此对农药混用必须持科学的慎重态度,必须在经过大量科学研究,通过实验确保其无不利变化的基础上方可使用。

(4)农药品种的间隔使用或停用一种农药(如灭扫利、多菌灵等)已对某些病虫产生抗药性,可在一段时间停用,改换其他品种,抗药性便会逐渐下降,甚至基本消失,然后再继续使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科学用药,并根据病虫的防治指标,掌握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5)改进施药技术,掌握准确的使用剂量和施药适期目前枣园管理者多数用药不讲科学。有的是常怕效果不好,把农药的使用浓度任意提高,只图短期的效果,使病虫很快产生抗性;有的是不按规定浓度施药,或计算上有错误,使用浓度过低,不仅无效或效果很差,也易导致抗药性产生;有的是在病虫害盛发期或越冬低温时间或夏季高温时间内施药,不仅效果差,而且导致病虫产生抗性和药害发生。因此,选择在病虫害的初发期、敏感期和幼、若虫期施药,使用准确、有效的药剂和适宜剂量,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

此外,改进喷雾技术、尽可能地使药液接触到靶标对象,并使之均匀周到,也是避免抗性产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怎样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由于对农药的长期反复使用或滥用,目已有农药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时出现药效减退,甚至无效的现象了减小抗药性的发生,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交替使用农药。交替用药就是在某植物的生育期内,交替使用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农药。它不但能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能延缓某种优良农药品种使用年限。如杀虫剂有有机磷制剂、拟除虫菊酯制剂、氨基甲酸酯制剂、有机氯制剂、生物制剂几类,其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同一类制剂中的农药品种也可以互相换用,但必须查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例如蚜虫对乐果产生了抗性以后,敌敌畏也就不能用了,因为蚜虫也会对敌敌畏产生抗性。但是可以选用杀螟松。在杀菌剂中,一般内吸杀菌剂比较容易引起抗药性,如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托布津等)、抗生素类杀菌剂等。但触杀性杀菌剂不大容易引起抗药性,因此是较好的轮换组合。象代森类、无机硫制剂类、铜制剂类都是较好的轮用品种。
科学混用农药。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而且还能兼治多种病虫害,增强药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例如对菊酯农药产生抗药性后,将有机磷和菊酯农药混合使用,可对害虫的抗药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如瑞毒霉毒与代森锰锌混用,多菌灵与灭菌丹混用,都是比较成功的混用方法。一旦抗药性出现以后,改用混配制剂往往也能奏效。不过,混合使用必须科学合理,不能盲目混用。而且一种混配农药也不能长期单一地采用,必须组织轮换用药,否则同样会发生抗药性,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有害生物发生多抗性,即生物体对多种农药同时产生抗药性。
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抗药性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药性现象有可能逐渐减退甚至消失,例如久效磷发生抗药性后,经过若干年停用,抗药性可基本消失。
应用增效剂。增效剂能增加农药的生物活性,提高药效。因此,在某些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增效剂,也可延缓或克服抗药性的发生。目前市场上出售的21%增效氰马乳油复配品种中,除有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外,还有增效剂。
此外,药剂的有效剂量和沉积分布均匀性对防治病虫害也至关重要。所以,对不同植物和不同的有害生物,还应选用恰当的施药技术,使药剂在植物上的沉积分布均匀,从而以较少用量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王晓华)

病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生物都具有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 农药喷洒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害虫、病菌自身亦会相应发生变异,以便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选择的必然结果。是生物具有的生存本能。特别是一些生活史短、繁殖快、数量大、年发生代数多的害虫(如蚜虫、叶螨等)和病菌中的专性寄生菌(如白粉菌、锈菌、梨黑星菌等)更易产生抗药性。这些病虫繁殖迅速,接触药剂机会多,产生抗药性也快。
(2)不能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 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经过自然选择,多次淘汰,病虫更容易产生抗药性,较强的少数害虫和病菌保存了下来,继而不断繁衍形成了新的抗性种群。
(3)有些害虫本身具有解毒的酶类物质 当长期使用单一农药时,解毒酶活性增强,可将进入害虫体内的药剂由高毒变为低毒或无毒,其抗药性就会自然增强,这就是害虫的生理解毒作用,即体内抗药性。另外,有的害虫在药剂的长期作用下,其虫体表皮层药剂难以渗透,从而成为形态保护作用,即表皮抗药性。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病虫产生抗药性程度有明显差异,例如杀虫剂中有机磷内吸性农药(乐果、对硫磷等)和拟除虫菊酯广谱性农药(敌杀死等)、杀菌剂中内吸性农药(粉锈宁、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速克灵等)都较其他农药更易产生抗药性。

13455633873:消除病虫害抗药性,小妙招是什么?
满储珍答:增效剂能提升灭虫剂的生物活性,提升药效。在一些农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增效剂,是减缓或摆脱病虫害造成抗药性的一个十分合理的方式。留意的是应用的增效剂一定如果纯正地道的增效剂,不可以是加上了农药的中药制剂。例如销售市场上名气很高的害立平超强力农药增效剂。【坚持综合防治方式】病虫害的产生于土壤、...

13455633873:预防与克服害虫和病菌抗药性的方法,都有哪些?
满储珍答:再例如有机肥料未沤肥、肥料施加量过大导致烧根,浇灌过多导致沤根等情形全是加剧凋谢状况的关键缘故。虫害愈来愈难打,杀不死,用什么药都无论用...这说明虫害早已形成了耐药性,那麼虫害耐药性是怎么生成的呢?这很绝大多数是人工缘故:虫害发生耐药性的缘由及其预防对策 1、喷药使用量、频次(如一...

13455633873:在实践中对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满储珍答:如果经常使用单一农药,病虫害会对农药产生抗性。采取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1、预防为主,低龄幼虫抗药性比较弱,病菌发生之前提前预防会减少农药使用量。2、农药交替使用和多种不同作用机理农药混用。3、使用植物源或者生物农药。4、使用助剂或者扩展剂。

13455633873:如何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满储珍答:病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生物都具有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 农药喷洒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害虫、病菌自身亦会相应发生变异,以便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选择的必然结果。是生物具有的生存本能。特别是一些生活史短、繁殖快、数量大、年发生代数多的害虫(...

13455633873: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满储珍答:因此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成为了当前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解决有害生物抗药性迫在眉睫。一、如何预防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采用轮作制度。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土地上,按预定顺序轮换栽种不同农作物。合理的轮作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作物病虫草源的积累,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

13455633873:怎样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满储珍答: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而且还能兼治多种病虫害,增强药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例如对菊酯农药产生抗药性后,将有机磷和菊酯农药混合使用,可对害虫的抗药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如瑞毒霉毒与代森锰锌混用,多菌灵与灭菌丹混用,都是比较成功的混用方法。...

13455633873:消除病虫害抗药性,有哪些小妙招?
满储珍答:那么,当害虫和疾病产生耐药性时,我们该怎么办。例如,当培养物对吡虫啉杀虫剂产生耐药性时,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的组合可抑制害虫抗性。在使用单点混合物后,病虫害间歇使用或中断内部农药吸入的方法包括使用单一农药于害虫的适应性和抗药性不断增强。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单一用药通常效果不佳,组合用药已经...

13455633873:农作产生抗药性的虫子,该怎么治?
满储珍答:那么,苗农应该做些什么来预防或减少害虫抗药性呢?让我们和小木一起看看。首先是混合用药。混合用药主要是指两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农药混合使用,能有效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即使害虫已经产生了抗性,这种方法也可以抑制这种抗性。那么,哪些农药适合混合呢?一般来说,敌百虫可以与辛硫磷和甲基对硫磷...

13455633873:西瓜虫害的药剂防治
满储珍答:正确掌握用药浓度:过稀药效低,过浓造成药害而影响植株生育。一~般前期浓度低些,而生长的中后期浓度高些。如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效果很好,有效期较长,但配制不当易造成药害,或喷洒因难。轮换农药:防治一一种病虫害,经常使用一~种药剂,会降低防治效果,而交替使用几种农药,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