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的体现?怎么体现??? 怎么理解分配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来源:编辑vide
  1. 收入分配政策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

  2. 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

  3. 剩余产品价值中财政收入占的比重

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更加注重再分配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怎样影响财政收入的~

经济发展水平越大,财政收入也就越多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x0d\x0a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财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同的)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规模也是不同的。\x0d\x0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导因是经济转轨过程中GDP分配格局的急剧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从最终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政府收入的比重1978年为31.3%,到1994年下降为12.0%,下降了19.3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所占比重1978年为18.2%,1994年为2l。5%,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个人收入比重1978年为50.5%,1994年为66.5%,上升了16个百分点。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居民个人倾斜。改革初期,这种倾斜带有补偿性质。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模式是“先扣除,后分配”,实行低工资、低收入制度。当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高年份曾高达47%(1960年)。变化是从1979年开始的,当年,同时采取三大措施:即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对企业减税让利。三大措施的实施对财政收入产生了巨大影响,1979年、1980年两年财政收入平均只增长1.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1980年比1978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后继续实行减税让利政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下滑。\x0d\x0a  GDP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分配体制和分配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文体制,显然是和市场经济体制不相称的,经济体制转换带来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的。实际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实践证明,分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在于,一开始步子迈得大了一些,有序性差了一些,以后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减税让利,政府也曾作过一些调整,但多是临时性、非规范性措施,没有从根本方针上加以解决,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下滑趋势。1993年中央采取整顿措施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才相对稳定,到1996年开始停止下滑,并略有回升。其次,GD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的不断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明确的,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但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初期,对这个分配政策的贯彻不是十分有力。居民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制度内收入或称正常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这部分收入特别是工资收入目前还处于相对平均状态,据计算,基尼系数仍处于0.23的部位;二是制度外收入或称非正常收入,即所谓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这部分收入的特征是透明度差,通过哪些渠道,采取哪些形式,比重有多大,至今仍是若明若暗。例如,大家都说通过利用价差、利率差、汇率差、投机证券、权钱交易而致富的人不少,但这些收入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后一部分收入的急剧增长是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形成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而且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的难度很大。\x0d\x0a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改革伊始以至于以后多年来对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的调整缺乏有序性,存在过急过度的弊病,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造成资金分散与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严重矛盾。因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整顿分配秩序,调整分配格局,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深化改革中应有的课题。

15198006111: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财政与税收
沈信实答: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

15198006111:作为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在分配、调节和监督这三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沈信实答:国家在利用税收发挥组织财政收入作用的同时,还通过税种、种率、减免、加征等办法,对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社会产品实行征与不征、多征少征,来改变不同纳税人和经济部门对国民收入的占有数量和比重,影响它们的物质利益,从而鼓励或限制某些部门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结构,国家的一些政策,一些政治、经济...

1519800611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何影响收入分配?
沈信实答: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都不存在挤 出...

15198006111:高中政治:财政政策和分配政策的关系?
沈信实答: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其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

15198006111: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沈信实答:对于政府的目标,如果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将降低费用扣除标准,扩大税收范围。(二)税率及级距变化因素分析税率是税收规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纳税人缴纳税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如果制定一个适用所有人的比例税率而不考虑到收入的差别,将不能体现税率的调控能力。目前,我国有两种类型的税率。分别是对工薪...

15198006111:影响财政收入分配的因素
沈信实答: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要素:(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基础性的制约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 (3)经济结构因素 (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 (5)价格因素: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15198006111:分配不均匀的原因,如何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
沈信实答:措施,但并没有减少税收总收入。各国减税后,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我国现行 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为了支持、鼓励、保护和照顾某类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而采取的 措施,其中许多 带有歧视性,不但减少财政收入,而且影响企业 。中国应当选择无歧视性的 。4.税负对 的影响。税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

15198006111: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财政政策
沈信实答: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财政支农补贴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应对风险能力。3.运用财政政策,积极促进就业与再...

15198006111:财政与税收如何影响初次分配
沈信实答:一个强调社会公平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适度调节工资,增加公共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财富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从而达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其次,税收政策也是调节社会经济的有力手段。税收制度的设计和税率的高低都会对第三次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如果税率过高,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