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王国维《人间词话》里面“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含义?

来源:编辑vide

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观之境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愉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如“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我忧伤即万物皆倾颓百态,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诗中未着我之色,竟处处是现我之情,无我之境不是诗中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谐,它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

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对于王国维来说,“可信”与“不可爱”的哲学是以现象界为对象,可以得到确切的实证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可信,不过这种知识只是陈述经验事实,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他觉得不可爱。

他追求的是“可爱”与“可信的统一,这就便他陷入学术界自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实证的内在紧张,非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冲突、对峙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

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

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又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由于王氏的解释过于简略,后人的理解也颇多歧义。首先是关于这两种境界的划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或怀疑。赞成者对于何为“有我之境”,何为“无我之境”,也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可谓“情景说”。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无我之境”以景为主,大体是景语,前者感情强烈,后者感情冲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后者感情内蕴,因此,前者是“显我”,后者是“隐我”。①
第二种可谓“心物说”。即从心与物的不同关系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境界实是心与物结合的两种不同形态,前者是物的“人化”,后者是人的“物化”。“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物的如实描写中。②
第三种可谓“移情说”。即认为两种境界的共同点是移情作用的表现,但前者主体色彩浓厚,后者主体色彩相对淡薄;前者对象受到改造痕迹明显,后者则外射于对象的主体内容与自身意蕴和谐融合。③
第四种可谓“利害关系说”。即从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利害关系的角度解释。这种观点一般都根据王国维所受叔本华“意志论”的影响来理解的,认为“有我之境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我之境:
维自己的解释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举例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欧阳修的《蝶恋花》全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首惜春词,我们来看后面举例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最简单的字面去理解;“黄昏下,关着门的庭院里。我没有计谋留住这个“春”,我带着泪眼问花;你为什么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可是花没有做回答,只是随着无情的风飘走了。”这就是有我之境,因为其中“泪眼问花”是谁在问?不就是欧阳修自己吗?“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然而作者自己的青春不就像他问的那朵花一样,也是悄无声息的走了吗?
文章注重‘物象’,但‘物象’往往是包括了意和象两面,不紧紧是通常意义上的景物。注重的是一定的物象构成暗示的作用。《二南密旨》:“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作用一词原为佛学教理,也可以简称为用而与体相对。《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性相名殊,体用无别。”《大方广佛华严经》:“体外无用,用既是体。用外无体,体既是用。”诗词文章要明作用,否则就是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明作用就是词精意炳,婉而成章。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个有我之境就是得作用之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景物、物象,烘托出自我的感情,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到达化身为物的境界。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不知道悠然的是我呢?还是南山呢?正如“庄周晓梦扑蝴蝶”不知道蝴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蝴蝶。达到最高的作用之功。“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不知道我的心情是如水般澹澹忐忑不安?还是如白鸟悠悠下的自由舒畅?不知道寒波是我,还是白鸟是我,的矛盾心理。
不管是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用物象烘托渲染出自我的感情,让其皆著我之色彩。

如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称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称之为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西欧十八、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但从整个传统来看,中西自然诗在美学境界上存在着微妙而有本质意义的差别,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西欧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从更根本上说是两个文化传统的差异,即中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西欧则主要是“天人相分”的传统.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在所创造的诗境中,作者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观的景物所呈现,而是带有作者的浓厚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具体明确和强烈.“以我观物”这个我是一个现实的有意志的人,王国维曾把它称作“欲之我”.这个“我”在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中,他本身的意志,往往以一种情绪,一种具有鲜明倾向与色彩的心境投射到自然物中,但自然物本身的自在性同那个“欲之我”是相对立的.在这当中,主体的思欲与意志使其对自然的审美本身可能也是反自然的,但自然的怡然和宁静又会吸引主体暂时与“欲之我”分离,正如叔本华在论及西方诗时所说:“欲望(以个人利害为目的)和眼前环境的纯粹观照是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4]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由动之静时得之”的“有我之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我之境:
维自己的解释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举例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欧阳修的《蝶恋花》全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首惜春词,我们来看后面举例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最简单的字面去理解;“黄昏下,关着门的庭院里。我没有计谋留住这个“春”,我带着泪眼问花;你为什么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可是花没有做回答,只是随着无情的风飘走了。”这就是有我之境,因为其中“泪眼问花”是谁在问?不就是欧阳修自己吗?“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然而作者自己的青春不就像他问的那朵花一样,也是悄无声息的走了吗?

文章注重‘物象’,但‘物象’往往是包括了意和象两面,不紧紧是通常意义上的景物。注重的是一定的物象构成暗示的作用。《二南密旨》:“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作用一词原为佛学教理,也可以简称为用而与体相对。《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性相名殊,体用无别。”《大方广佛华严经》:“体外无用,用既是体。用外无体,体既是用。”诗词文章要明作用,否则就是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明作用就是词精意炳,婉而成章。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个有我之境就是得作用之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景物、物象,烘托出自我的感情,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到达化身为物的境界。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不知道悠然的是我呢?还是南山呢?正如“庄周晓梦扑蝴蝶”不知道蝴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蝴蝶。达到最高的作用之功。“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不知道我的心情是如水般澹澹忐忑不安?还是如白鸟悠悠下的自由舒畅?不知道寒波是我,还是白鸟是我,的矛盾心理。

不管是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用物象烘托渲染出自我的感情,让其皆著我之色彩。

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观之境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愉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如“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我忧伤即万物皆倾颓百态,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中未着我之色,竟处处是现我之情,无我之境不是诗中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谐,它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13358039586:诗词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的区别, 请文人骚客们写点具体诗词...
魏亮菡答:那么,为什么这两句词是“有我之境”呢?他在《人间词话》的另一处,称这两句的境界为“凄厉”。这显然是就此二句的总体而论。而其所以被视为“有我之境”,当是因为在王国维看来,虽是较为寒冷的春天薄暮,又处在孤馆之中,其景色也不应凄厉若此;秦观这样写,乃是以“我之色彩”涂于景物...

13358039586: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在哪里?
魏亮菡答:”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中未着我之色,竟处处是现我之情,无我之境不是诗中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谐,它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13358039586: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间,存在高下之分吗?
魏亮菡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次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言论,而这一句话也正是落实了王国维想要落实“境界”这一说法的,这两种境界并不存在高低贵贱的说法。王国维认为境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我之境另一种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王国维认为就是以我自己的角度出发去...

13358039586:朱光潜为什么忽略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解释“有我之境”和“无...
魏亮菡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

13358039586: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诗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可否举出一些代表性...
魏亮菡答:其实古代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如柳永,其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鹤冲天(黄金榜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种境界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其作品《采菊东篱下》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358039586:怎么深刻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魏亮菡答: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从“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句话衍生出来的。他指出来境界可以分为有我,无我两种。无我之境表现的是主体以外的对象,是不带感情的描述。就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这...

13358039586:有我、无我与忘我
魏亮菡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评说诗词境界,又何尝不是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一任,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有我,...

13358039586:无我有我
魏亮菡答: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选自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所以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人说,人生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境界: “小我”,利己利他, 是先...

1335803958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出自哪一年?哪个出 ...
魏亮菡答:出自《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正文第11页。

13358039586:“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诗句出自哪里?
魏亮菡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定稿四中所提到的相契合:“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所有的意境,都是人由心发出来的,诗歌的意境,表现的不外乎是人的心情。“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实也就是心对应的情感,基本上,诗歌意境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