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口气四字成语

来源:编辑vide

1. 口气四个字的成语

喘息之间 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付之一叹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间不容息 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出处:《文子·道原》:“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

尸居余气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出处:《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奄奄一息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气呵成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一息奄奄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 惟有守着流泪。”

智小言大 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出处:《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2. 描写人物说话语气的四字成语 急

大喜过望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惊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 心乱如麻 心胆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悦诚服 心惊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猿意马 心潮澎湃 乐不可支 乐以忘忧

百感交集 感慨万端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悲痛欲绝

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 欣喜若狂 怏怏不乐

胆战心惊 柔肠寸断 悔恨交加 惊喜交集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愤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胆 悲不自胜

悲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义愤填膺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忸怩作态

没精打采 沉吟不决 张口结舌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若无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垂头丧气

受宠若惊 狐疑不决 怡然自得 诚惶诚恐 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听 举止失措 神气十足

神色活现 神色自若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唉声叹气 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脚 聚精会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精神恍惚 精神焕发 嫣然一笑 横眉冷对

嘻皮笑脸 噤若寒蝉 瞠目结舌 黯然神伤 黯然销魂

面面相觑

3. 说话的四字成语

无可厚非、

一诺千金、

有的放矢、

单刀直入、

潜移默化、

自相矛盾、

言简意赅、

面面相觑、

颐指气使、

字字珠玑、

噤若寒蝉、

不言而喻、

对牛弹琴、

侃侃而谈、

开门见山、

淋漓尽致、

三缄其口、

期期艾艾、

一针见血、

一言九鼎、

口干舌燥、

之乎者也、

夸夸其谈、

旁征博引、

恰如其分、

捕风捉影、

指手画脚、

转弯抹角、

絮絮叨叨、

察言观色

4. 形容说话很难听的四字词语

词 目 不堪入耳 发 音 bù kān rù ěr 释 义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朵。

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 处 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正 音 堪;不能读作“shèn”。

辩 形 耳;不能写作“尔”。 示 例 姚老夫子见他们所说的都是一派污秽之言,~。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六回) 近义词 污言秽语 俗不可耐 反义词 珠圆玉润 娓娓动听 用 法 形容脏话难听。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 构 动宾式。 例 句 (1)那人泼口大骂;脏话连篇;~。

(2)那些~的流氓话;你听它干什么。 恶言恶语:用恶毒的话骂人或凶恶的语气说话。

流言蜚语:背后散布的难听的话。污言秽语:粗鲁,肮脏的话。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谗言佞语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言吐语 犹言谈吐。指说话。

多言多语 指不该说而说。风言醋语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风言风语 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风言雾语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风言影语 捕风捉影的话语。

甘言美语 甜美动听的话。罕言寡语 罕、寡:少。

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好言好语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黑言诳语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汉语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话言话语 犹谈话。

尖言尖语 指言语尖酸刻薄。尖言冷语 指言语尖刻。

冷言冷语 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冷言热语 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流言飞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同“流言蜚语”。流言风语 犹言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龙言凤语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片言只语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千言万语 形容说得话很多。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轻言软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同“轻言细语”。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散言碎语 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伤言扎语 方言。指说讽刺话。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甜言美语 指说好听的话。

也指好言好语。甜言媚语 甜蜜温柔的话。

同“甜言软语”。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

闲言长语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闲言淡语 ①无关紧要的话。

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冷语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闲言泼语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闲言碎语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闲言闲语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言赘语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涎言涎语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淫言狎语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同“淫言媟语”。

5. 描写说话的四字词语大全

形容说话的成语

成语 解释

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不识高低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颠三倒四 形容神志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狗屁不通 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加油加醋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绝口不道 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阿谀谄媚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开口见心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慷慨淋漓 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刻薄寡思 寡:少。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唠唠叨叨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

19824056317:口气的成语口气的成语是什么
董芝左答:口气的成语有:正正气气,口口声声,上气不接下气。口气的成语有: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头禅。2:注音是、ㄎㄡˇㄑ一_。3:拼音是、kǒuqì。4:结构是、口(独体结构)气(独体结构)。5:词性是、名词。口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

19824056317:说话的口气四字成语
董芝左答:颠三倒四 形容神志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狗屁不通 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加油加醋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

19824056317:形容口气的成语
董芝左答:心平气和、斩钉截铁、意味深长、声色俱厉、

19824056317:描写人物说话语气的四字成语 急
董芝左答: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忸怩作态 没精打采 ...

19824056317:描写说话语气的成语有哪些
董芝左答:颠三倒四——形容神志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钝口拙腮——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娇声娇气——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金人三缄——比喻因有...

19824056317:形容人说话口气或声音的成语
董芝左答: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释义]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语出] 清·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正音] 盛;不能读作“chénɡ”。[辨形] 盛;不能写作“胜”。[近义] 盛气临人 目中无人 ...

19824056317:描写说的语气四字词语
董芝左答:1.描写语气的四字词语 温柔/提醒/斥责/训斥/着急 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 大喜过望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惊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 心乱如麻 心胆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悦诚服 心惊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

19824056317:形容说话语气的词语
董芝左答: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唐·许嵩《建康实录》:“自尔愤愤不平,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示例】:王子成父诸人,俱~,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看了此四字词语的网友还看了:表示叫的四字词语 描写说话的四字词语 ...

19824056317:口字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董芝左答:1. 用口字能组成哪些四字成语 口碑载道 口不二价 口不应心 口不择言 口齿伶俐 口齿生香 口出不逊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传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多食寡 口耳并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传 口耳之学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干舌焦 口干舌燥 口含天宪 口惠而实 口沸目赤 口讲指画 口角春风 口角风...

19824056317:口的四字成语开头
董芝左答:1. 口字开头四字成语 口是心非、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口诛笔伐、口出狂言、口不择言、口口声声、口齿伶俐、口绝行语、口吐珠玑、口无择言、口体之奉、口讲指画、口不应心、口尚乳臭、口不二价、口是心苗、口中蚤虱、口传心授、口齿生香、口吻生花、口角生风、口角风情、口角锋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