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孔子推崇,古代伟人遗作流传数千年仍未解密的是什么书? 孔子的历史背景

来源:编辑vide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部书,这部书据说是圣人所造,里面记载了天地间最高深的学问,据说掌握了它就可以推演世间万事万物,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了解整个宇宙人生。

这部书被孔子推崇进而成为儒教的顶级学问,由此流传数千年,至今仍为人传颂。

这部书就是《周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本奇书。



《周易》者,周朝之易,据说是周文王注解的易经。易是先秦时代用来占卜的卦辞底本,和祭祀也有很大关系,是古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著作。

这部书将占卜的卦象分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对于每一卦每一爻都有具体解释。由此展开成为一个知识系统,囊括宇宙,包藏万物,千变万化。

和《周易》齐名的易学著作《连山》《归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就是最完整的古代易经版本。

《周易》或者说易学能够流传至今,影响如此深渊,确实应该感谢孔子。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正是孔子对于“易”的推崇使得这类占卜祭祀类书籍能够成为后世的思想文化经典。



有人将儒学学问按照由浅入深进行划分,《周易》无疑是归入了最高深的学问那一级。打个比方,如果说《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书籍是小学,那么《周易》就是大学的学问。

历代饱学鸿儒到了中晚年才会对易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似乎只有读懂了《周易》才算是贯通了圣人的学问,究极了人天的道理。

毕竟孔夫人本人就是晚年忽然对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慨易的博大精深,后世儒生自然遵循圣人先师的足迹晚年学易了。

《周易》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我们熟悉的很多词汇典故都是出自《周易》。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否极泰来,厚德载物,谦谦君子等等。

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周易》“大哉乾元”之“元”字。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也是出自《周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又有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是出自《周易》“乐天知命”。

被称为“茶圣”的陆鸿渐的名字也是出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蒋中正字介石,取自《周易》“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周易》对于中华文化影响极其深远,流传至今已经数千年,这部古老而神秘的书籍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且广为人信奉,其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周易》中充满了大智慧,它是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人生深刻认知的高度总结。

其次《周易》至今未能被完全破解,每个人对于周易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谁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人们对于未知的神秘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对于书籍更是如此,《周易》作为一个符号性概念性的占卜祭祀书本身就有神秘色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又经历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口耳相传越传越神,使得不了解《周易》的人对它更平添了几分兴趣。



其实,《周易》虽然看似“形而上”其实却颇为朴素,可以说它既可以上而为道,也可以下而为器。试想,如果《周易》只是神乎其神故弄玄虚的书,那么它断不会被后世人称颂,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名望,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内容能够带给人具体的启发和帮助。

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周易》却并未像很多古书的一样衰微,相反,人们对于《周易》似乎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人甚至认为《周易》的终极道理和科学的发展殊途同归。

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答案只有留待后人揭晓了。



孔子的历史~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6]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7]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15268602498:让孔子推崇,古代伟人遗作流传数千年仍未解密的是什么书?
竺狭罚答:这部书被孔子推崇进而成为儒教的顶级学问,由此流传数千年,至今仍为人传颂。这部书就是《周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本奇书。《周易》者,周朝之易,据说是周文王注解的易经。易是先秦时代用来占卜的卦辞底本,和祭祀也有很大关系,是古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著作。这部书将占卜的卦象分为六十四卦和三百...

15268602498:千秋诸葛我评说
竺狭罚答:主要是从政治和军事两大方面来写了 只要表现他优秀的品德 和 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了 当然也可以写一些他的败笔了 我自己认为他就是有点愚忠了 如果他自己当皇帝 历史会什么样了啊?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15268602498: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什么意思,属于什么家思 ...
竺狭罚答:意思是: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不关于孔子学术的其他门派学科,都要断绝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这是西汉汉武帝时董仲舒说的话,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是推崇儒家思想。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15268602498:描写大自然的诗〔要有山有水有桥〕
竺狭罚答:1、《桃花溪》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释义: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2、《行香子·树绕村庄...

15268602498:中国乐器发展史
竺狭罚答:1、远古时期 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2、夏商时期 乐器增多,如婸鼓、铃、编钟、埙、龠、言、、、等,出现的是有定音的击乐器和多管...